金智小说家

字:
关灯 护眼
金智小说家 > 皇明圣孙朱雄英朱元璋 > 第289章 雪夜

第289章 雪夜


釜山港内,明军将士们也纷纷松了口气,虽然今日守住了港口,但未来的战斗,如果他们想要继续向北的话,那恐怕依旧艰巨。

当然了,有这两艘风帆战列舰强大火力的保护,这几千明军龟缩在港口里,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。

只不过,五军都督府或者说皇帝,恐怕不会允许他们这么干。

毕竟北线的攻势在冬季到来之际,也基本上趋于停滞了。

而他们所处的釜山,也就是半岛南端,纬度相对较低,还有一段时间能够进行作战。

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吸引力,反而让高丽军把他们困在釜山,然后抽调一部分兵力回去的话,那么就会对北线的明军,造成很大的压力。

常茂浑身浴血,两层扎甲里外全都是斑斑血迹,此时站在城墙上,望着远处逐渐远去的高丽军队,还不停地有血从甲叶上“滴答”、“滴答”地流下来,顺着裙甲坠在地上,最终与沙尘融为一体。

而舰队的将领们,此时也登陆了釜山港。

“马公公,今日之战,多亏了你的及时支援。”常茂转身对刚刚登陆的马三保表示感激。

马三保微微一笑,行礼说道:“郑国公客气了,本是同袍,理应相互扶持,不过今日之战来看,这李芳远也并非等闲之辈,接下来的战斗还需更加谨慎。”

常茂点点头,他转身对身边的副将吩咐道:“立即清点伤亡,修复城防,同时加强警戒,防止高丽军夜袭。”

副将领命而去,常茂则继续留在城墙上,问起了马三保这次支援的具体情况。

对于国内会派出支援的事情,常茂早就知道。

但是他并不清楚,支援舰队到底有多大的力度。

洪武二十五年,年初的时候,大明的主力远洋舰队,在南洋的淡马锡港和旧港地区与陈祖义海盗集团,以及满者伯夷帝国,好好地碰了碰......虽然把这些南洋的海上势力都给干废了,但是自身也损伤不小。

除了当场战沉的,其他基本上都要返回福建甚至南直隶的船厂去维修。

因为无论是旧港还是淡马锡港,亦或是清化港,都没有维修一千五百料以上级别宝船的能力,风帆战列舰就更不用说了。

结果就是,远洋舰队的战舰们拖着伤痕累累的躯体,不远万里地又返回国内。

而在这个远距离航行的过程中,很多的舰船损伤程度进一步增加了。

再加上南洋的几个港口,也必须要留下一定的舰队力量,所以真正回国就能马上再次投入战斗的舰船,根本就没有,半艘都挤不出来,要么大修,要么就要在船厂躺上一年半载。

幸好对高丽的战争是发生在秋季,眼下又快到冬季了,要是再早一点,根本就不可能有这么一支足够规模的支援舰队的出现。

而这支支援舰队里面,两艘作为主力的风帆战列舰,都是京城龙江造船厂历经了两年半的建造工期才刚刚下水的,甚至还没进行海试,就匆匆忙忙地跑来支援......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,不到万不得已,没有舰船,尤其是这种大舰敢这么干,战斗力不达标都还是小事,就怕走着走着,船直接沉了或者散架子了。

毕竟,风帆战列舰因为设计的原因,可没宝船那么多的水密隔舱。

而这次的支援舰队,则是两艘风帆战列舰领衔,外加两艘两千料的宝船,以及三艘一千五百料的宝船,这五艘宝船,都是刚刚修了修,还没彻底修好,勉强够了航行的标准,就匆匆启航了。

而除了舰队本身,他们还通过运兵船,带了三千名士兵。

所以,这支舰队表面上看起来威风凛凛很唬人,但实际上,全都是存在安全隐患的舰船,再加上这片海域这个季节正是风暴剧烈的时候......不知道是妈祖保佑还是什么原因,支援舰队的运气真的很好,一路行驶过来竟然没遭遇什么大的风暴,更没有翻船。

不过这时候让他们回去,那也不敢了,别说国内,连没多远的济州岛都不敢回去了。

毕竟,这次是因为皇帝的直接命令,他们才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来走这一趟的,皇帝又没有要求他们回去,那还是就在这里待着吧,反正釜山港里面有淡水水井,从济州岛转运过来的粮食也够吃,就是缺乏水果蔬菜这些,忍一忍也就过去了。

要是非得赶着这个节骨眼回去,稍有航海经验的都知道,遇到风暴,大概率就是船毁人亡,水密舱也不好使。

马三保也把支援舰队的情况,跟血人似的常茂好好地说了说,当听说支援舰队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来帮助他,常茂也挺感动。

或者说,对皇帝很感动。

看在他爹的份上,老朱没真把他当弃子。

当然了,这一战虽然从指挥官的角度打的糙了一点,但换个角度来讲,若不是常茂拼命堵住了高丽军的轻步兵在左翼的攻势,说不定等不到马三保的到来,战局就已经结束了。

如果明军被赶到港口里面又无法维持阵线,那么不仅舰队无法进港输送步兵,而且连开炮都费劲儿......双方大规模乱战的话,根本无法分清敌我。

常茂听着马三保的叙述,心中也挺感动。

“马公公,陛下如此看重此战,我等自当全力以赴,不负圣恩,今日之战,虽险象环生,但总算是守下来了......接下来,咱们不仅要守住这釜山港,更要主动出击,让高丽人知道知道厉害,令李芳远无暇北顾。”

马三保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担忧......这黑太岁可别上头了。

“郑国公所言极是,不过,在主动出击之前,还是需详细规划,确保每一步行动都万无一失,毕竟这釜山港虽看似安全,但高丽军绝不会善罢甘休,他们定会寻找机会反扑。因此,加强防御工事,同时筹备好反击所需的物资与兵力,都是当务之急。”

常茂点头表示赞同,随即话锋一转,语气中多了几分忧虑:“确实,高丽军狡猾多变,不可不防。只是,我们目前兵力有限,且战舰状态不佳,若是贸然出击,恐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,不知马公公可有良策?”

马三保沉吟片刻,缓缓道:“良策不敢说,但有一计或可一试。我们可利用夜色掩护,派遣精锐小队乘坐小型船只,从沿海的位置贴行,对高丽军的补给线进行骚扰和破坏。这样一来,既能消耗高丽军的资源,又能挫伤其士气,为日后的北上创造有利条件。”

常茂闻言眼睛一亮,拍手道:“此计甚妙!既能在不动用主力的情况下给敌人制造麻烦,又能逐步削弱其战斗力。”

随后,两人又就具体的战术布置、人员调配等问题聊了聊。

就这样,浑身都是血的常茂硬是顶着沉重的盔甲,等到身上汗干透了,才卸去甲胄,然后在密封的帐篷里,拿干棉巾去擦拭身体,连洗个澡都不敢......他爹常遇春就是死于卸甲风,这个教训他是牢牢记住的。

而在开京的李成桂,得知李芳远在釜山受挫的消息后,脸色更加凝重。

宫殿内很快聚集了李成桂的亲信将领和智囊团成员。

李成桂环视众人,缓缓开口:“今日召集诸位前来,是为了商讨如何应对当前的战局,老五在釜山的失利,让南线陷入了被动。”

麾下文官说道:“明军毕竟是外来者,他们在我们国内缺乏根基,只要朝廷能够发动百姓自发抵抗,定能击退明军。”

嗯,想法挺好的。

但实际情况是,跟大明一样,这时候的高丽也是民智未开,与此同时,对于百姓来讲,矛盾并没有严重激化,或者说他们不需要通过起义来求活......不管是王氏还是李氏,谁当高丽国王,他们都是有一口饭吃的。

因此,百姓们对于眼下的局势,其实没什么态度,而地方上能够发动百姓的,是当地的地主和士大夫。

这些实际掌控着地方以及高丽国内话语权的阶层,绝大部分,都是反对李成桂的。

李成桂依靠的是来自底层的士兵,以及武将军功集团,还有少量新兴士大夫。

他靠着这些阶层,能够武力震慑四方,也能够压制住开京的旧贵族,却无法真正的深入地方。

所以,要是真让地方发动百姓,那大概率就是反效果。

——地主和士大夫们,一定会为了自身的利益,宣传明军是来帮他们的王上复国的。

虽然实际情况也确实是如此。

但不管怎么说,对于李成桂来讲,都是不折不扣的坏消息。

所以,还是要军事解决。

可是军事解决的话,现在李成桂的手上,已经没有多少机动兵力了。

南线釜山港的事情,他得知了详细的情况。

明军舰队里出现了两艘怪物!

是的,在高丽人眼里,风帆战列舰,就是纯粹的怪物!

高大的舰体,是高丽水师那些小破船的无数倍,而且上面搭载了上百门重炮。

上百门重炮是什么概念?那就是不可不扣的移动炮台。

只要在这艘战舰四五里的范围内,一切活物都会被瞬间摧毁。

所以,釜山港只要有这两艘怪物的保护,现在就根本不可能沦陷了。

明军已经在事实上,处于了不败之地。

除非,高丽军打算用人命,去试一试明军的弹药储备是否充足......但高丽军显然不敢赌。

毕竟明军舰队里那么多艘船,谁也说不准,其中到底有哪几艘船,是专门用来装炮弹和火药的。

不靠谱的说完了,靠谱的郑道传首先发言,他眉头紧锁,沉声道:“王上,眼下的局势确实严峻,明军装备精良,火器犀利,正面硬拼恐非上策,我认为我们还是应当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,同时在外交上寻求兀良哈部的支持,形成对明军的战略包围。”

南誾听后,微微摇头,反驳道:“郑大人的策略虽好,但实施起来难度极大,且耗时较长,毕竟兀良哈部首鼠两端惯了,当前明军步步紧逼,我们等不起,我还是认为,应集中优势兵力,在关键地点给予明军重创,比如利用我们熟悉的地形发动奇袭......另一方面,也要寻求与明军和谈可能,争取通过外交手段缓解压力,为反攻争取时间。”

赵浚接着发言,他显得更为谨慎:“两位大人的意见各有千秋,但我认为还需考虑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......我们没那么多资源了。”

“除了兵力,现在马上要过冬,粮食也开始紧张了起来,农民们的负担都很大,必须确保每一份资源都能用在刀刃上,既要支持前线的战斗,也要维持后方的稳定,不然大本营都不会太稳当......现在开京里的很多百姓,没有柴火,家里的粮食也快见底了,如果条件允许的话,还是要跟日本九州岛的守护大名展开一些贸易,明军舰队卡着济州岛到釜山港之间也无妨,可以绕远一点从东岸交易,反正日本人是有船的。”

郑道传闻言,点头表示赞同部分观点:“赵大人的提醒极为重要,后勤保障确是此战胜利的关键......不过,我认为在加强内政的同时,也不能忽视情报的重要性,这几仗,其实我们对明军还是不够了解,既然明军已经深入了北方,各地的间谍都应该埋好。”

“这些都重要,也不重要。”南誾则补充说:“但核心仍在于军事上的有效反击,只有让明军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威胁,他们才会考虑和谈的可能。而和谈的成功,也能为我们争取到宝贵的恢复时间,届时再配合各方面,方能真正稳固。”

李成桂听着众人的建议,眉头渐渐舒展。

他已经能站起身来了,目光坚定地说道:“诸位的建议都很好,不过,本王必须亲征了。”

李成桂的话语如重锤落地,让整个宫殿内的气氛瞬间凝固。

而谋士和武将们的脑海里,此时只有一个想法......李成桂的身体,能支撑住吗?

毕竟,那次突如其来的坠马,确实让一向强壮的李成桂,身体大不如前了。

他缓缓站起身,步伐稳健地走到大殿中央,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将领与谋士。

“南线明军,不过是无足痛痒的小问题,老五这一仗虽然没打下来釜山,但也把明军给打疼了,接下来,留两万人与釜山的明军对峙即可,剩下的人,都可以撤回来。”

“再加上这段时间从全国动员的士兵,介时,将有十余万众。”

“此战关乎高丽的未来,绝不能坐以待毙,更不能将国家的命运寄托于他人的怜悯。唯有主动出击,方能打破明军的南北夹击。”

李成桂的声音,让所有人的信心,都开始重新树立了起来。

他停顿了一下,继续说道:“你们说的这些,也都不无道理。”

说到这里,李成桂的目光更加坚定:“本王决定,即日起整军备战,等到南线的军队回来,略微修整,便在开春的时候亲率大军北上,与明军决一死战。同时,命令各地守将加强防御,确保后方稳定,为我军前线提供物资,此外,立即派遣使者前往兀良哈部,寻求其支援,形成对明军的夹击之势。”

众将领与谋士闻言,无不精神振奋,纷纷起身领命。

郑道传率先表态:“王上英明,臣等定当竭尽全力,辅佐王上克敌制胜,重振高丽!”

南誾与赵浚也紧随其后,表达了同样的决心。

而随着李成桂的一声令下,整个高丽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军事动员,从开京到各地郡县,从士兵到百姓,每一个人都被卷入了这场战争之中......边远地区的百姓,虽然不用像是开京周围的百姓一样,需要当做民夫跟着运输物资,但是他们的粮食,也必须交出来了。

毕竟,大军只要一动,消耗的粮食就跟待着不动,完全是两个概念了。

而李成桂本人,更是以身作则,亲自频繁检阅部队,鼓舞士气,为即将到来的决战做最后的准备。

李成桂的亮相,也把所有关于他身体情况的谣言,直接击碎。

两个月后,整个高丽半岛最严酷的寒冬,逐渐开始度过了。

随着寒冬的尾巴悄然隐去,春日的暖阳开始间歇性地温柔地洒在高丽半岛的大地上,万物有了复苏的苗头。

然而,这片土地上的气氛却并未因季节的更迭而变得轻松,反而因即将到来的决战而愈发凝重。

在开京城外,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正在集结,十余万士兵不是那么整齐划一地排列着,但刀枪剑戟却在阳光下闪耀着骇人的寒光,战马嘶鸣,尘土飞扬,让没有那么严谨的阵型,也显得极为震撼。

毕竟,人一上万,从平地个人视角看来,那视觉效果就是无边无际了。

这是李成桂倾尽全国之力组建的大军,他们即将踏上北上与明军决战的征途。

其中包括以上万老兵为架子重建的义兴亲军左卫,完整的三万义兴亲军右卫,以及战斗力较强的千牛卫,还有从南线回归的左右、神虎、兴威三个卫。

嗯,其中左右、兴威两个卫,因为不是李成桂的嫡系,属于被收编的,战斗力也不强,所以在釜山的战斗中,除了卫里面的重步兵,也没有遭受什么太大的损失,他们一直被部署在右翼。

而跟左翼的血战还有中间金吾卫的苦战不同,左右、兴威两个卫在右翼一直在跟蒙古人对着磨洋工,双方都是摸鱼选手,心照不宣地打了个热闹......李成桂才给几个军饷?混口饭吃,不至于真拼命。

而损失不小的金吾卫和鹰扬卫,在决定暂时放弃彻底击溃明军南线以后,也就留下来在李芳远的带领下,与釜山的明军长期对峙了。

李成桂站在高台上,扫视着这支即将由他带领走向未知命运的大军。

“出征!”

义兴亲军的士兵们挺直了胸膛,齐声高呼:“誓死追随王上!”

千牛卫、神虎卫,喊得还有些精神,至于左右和兴威两个卫,就有些无精打采了。

但无论如何,义兴亲军六万人,加上千牛卫、神虎卫、左右卫、兴威卫的四万人,一共十万人,这已经是高丽的倾国之兵了。

再加上五万辅兵以及同等数量甚至更多一些的民夫,实际人数足有二十万的大军,从开京踏上了征途。

他们沿着蜿蜒的丘陵间道路,穿过肥沃的田野,向着北方的平壤进发。

沿途的百姓纷纷走出家门,不是自愿的,而是被胁迫,献上自己的口粮,然后还算健壮的,就被抓去当民夫。

无可奈何的妇女,则目送着他们离去,默默祈祷,希望自己的丈夫或者儿子能够平安归来......或者,祈祷自己还能活到开春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大军逐渐接近了平壤。

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,每个人都知道,这场决战将决定高丽以及他们个人的命运。

李成桂站在中军大帐前,望着远方隐约可见的平壤城楼,心中既有豪情万丈,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。

二十八年前,他就在这里击败过红巾军。

而那一仗,也是李成桂的成名之战。

当年年底,二十万红巾军渡过鸭绿江、攻入高丽境内,攻破了高丽国都开京,恭愍王南迁。

至正二十二年正月,高丽参知政事安祐与上将军李芳实等九元帅率军二十万攻打开京,李成桂领兵二千人参战,由东大门奋勇进击,率先登城,立下大功。

正是这一仗,让李成桂走进了高层的视野,从而风云际会之下,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。

那么,他能复刻当年的奇迹吗?

李成桂心明镜似的,接下来的战斗将异常残酷,但他更相信,他还能赢!

哪怕,对手是蓝玉!

这是李成桂作为一代名将的自信,毕竟,他在整个半岛两千多年历史上,都是能够稳坐前三的将领。

而经过了一个冬天,明军虽然休养的不错,但实际情况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变,他们后方的补给线因为沿海结冰的原因,依旧无法通过海路运输。

而且,女真人的袭扰始终没有断绝过。

女真人对于大明,现在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。

有的时候,大明的辎重队伍,就在山里走着,而道路旁边的雪松,就会“簌簌”地射出骨头和石头作为箭簇的箭矢来。

再加上明军暂时统治的半岛北方各地,在一开始也没那么稳当,李成桂手下组织的、乡间豪强自发反抗的,各种事端层出不穷。

明军不得不分兵驻守各个城池,保障补给线的安全以及地方的稳定。

因此,此刻集中在平壤城里的明军,跟冬天到来之前,并没有增加多少。

因为之前只顾着一路猛攻,广阔的后方极度空虚,所以后面来的北平边军,在渡江之后,几乎都投入到了弹压地方的任务中。

不过也是有好消息的,那就是反抗势力被消灭以后,打着帮助高丽王室复国旗号的明军,得到了绝大多数地主和士大夫的支持,并且因为军纪还算是严明,并且没有像李成桂一样向百姓强制征收粮食,所以百姓对于明军,也仅仅是出于本能的惧怕,并没有太多的恶感,反抗也就基本没有了,只有零星的一些。

夜幕降临,大军在平壤城外扎营。

篝火点点,映照着高丽士兵们的脸庞。

这些士兵,有的很年轻,只有十几岁,有的岁数就大了,有四十多岁,而如今高丽半岛,因为正处于地缘环境的剧烈变化,以及王朝内部矛盾加剧的时期,再加上有的时候各种天灾,所以平均寿命也就四十来岁。

他们围坐在一起,忍着饿谈论着家乡和亲人,同时也交流着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的恐惧。

之所以要忍饥挨饿,是因为部队里的粮食,其实也不是那么够吃了......高丽这个国家实在是太过贫弱,即便是对于大明来讲负担目前还没有多大的十万大军,同样动员起来,那么高丽就得用上吃奶的劲儿。

实际上,李成桂也是没办法。

要是他不主动出击的话,等到明军开春了准备好了,到时候的局面会更加被动。

所以,与其被敌人给横扫,还不如趁着自家没饿死,有着一战之力,赶紧用尽全部的力气,去跟人撕咬一下。

毕竟从双方的体量来看,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距,甚至可以说,高丽军在人数上,还是占据优势的。

当然了,质量上就不是如此了,毕竟其中有一部分是重建的部队,还有一部分的部队质量实在是堪忧,比如从南线回来的那些部队。

而战士们都用自己的方式给自己鼓劲儿,准备着迎接黎明时分的那场生死较量。

而此刻,在平壤城内的明军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。

蓝玉和朱雄英以及朱棣,都在想着明天的战争,同样没能睡好觉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